悉數黨的歷次學習教育活動
發(fā)布時間:2008-12-18 16:30:00 訪問次數: 佚名 信息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
評述由頭 從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延安整風運動,到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中國共產黨勇于突破教條主義束縛,大膽理論創(chuàng)新,用先進的理論武裝全黨。不斷開展的學習教育活動體現(xiàn)了共產黨與時俱進的品格,許多國外政要、學者、媒體不約而同地稱贊中國共產黨思想解放、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對比黨在1978年前的歷次“整風”運動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開展的五次大規(guī)模集中教育活動,本次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的亮點與特色更加凸顯。
延安整風運動:清除教條主義
為了清除教條主義,確立正確的思想路線,從1941年開始進行黨內整風,到1945年黨的七大召開,是在我們黨處于抗日戰(zhàn)爭最困難的時期展開的,歷時四年,影響深遠。
背景: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的統(tǒng)治,使黨的路線轉到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軌道上來。但由于當時客觀條件的限制,黨對“左”傾錯誤的思想根源還來不及進行徹底的清算。那種曾經在黨內盛行過的把馬列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lián)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仍然在束縛著黨內許多人的思想。
這次整風運動的根本任務是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而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是整風的中心內容,進一步肅清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影響;同時我們黨從抗戰(zhàn)初期的4萬黨員發(fā)展到1942年的80萬黨員,如何使這些出身于農民及小資產階級家庭、有可貴革命熱情和積極性的新黨員克服自身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也是黨在當時面臨的主要任務之一。
過程:整風運動的方針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達到既弄清思想又團結同志的目的。共分發(fā)動、學風學習、黨風學習、文風學習、總結黨的歷史經驗五個階段。采取的方式是通過整風運動,閱讀指定文件,檢查對照思想,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總結歷史經驗。
意義:這次整風運動,在黨的歷史上首次確立了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必須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正確思想路線,實現(xiàn)了全黨思想上的高度一致,為奪取抗日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為黨的建設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
1947年—1948年:“三查”、“三整”
1947年至1948年,針對部分黨的地方組織特別是農村組織中存在的成分不純等問題,黨中央在解放區(qū)開展了對黨的隊伍全面整頓的活動。
背景: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空前壯大。黨員數量迅速增加。但同時也有些地主分子、富農分子和流氓分子乘機混入黨內,以致在一些黨組織中出現(xiàn)思想、作風和組織不純的問題。1947年,根據全國土地會議的決定,從同年冬開始,各解放區(qū)黨組織密切結合土地改革開展了整黨運動。
整黨的內容:“三查”(查階級、查思想、查作風)“三整”(整頓組織、整頓思想、整頓作風)。整黨方針仍然是延安整風開創(chuàng)的“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具體方法是:在黨內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徹底揭發(fā)存在于各地黨組織內離開黨的路線的錯誤思想和不良現(xiàn)象。同時邀請黨外群眾參加黨的會議,幫助黨組織進行整頓。
意義:經過“三查三整”,純潔了黨的組織,改進了黨的作風,使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有了更大進步,保證了土地改革的順利進行。同時,這次整黨開辟了“開門整黨”的新途徑。
1950年整風運動:克服驕傲自滿情緒和官僚主義
背景:1949年3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向全黨提出“兩個務必”的要求,同時號召全黨努力學習,不斷增長領導經濟建設和執(zhí)掌政權的本領。但由于勝利,一些老黨員、老干部滋長了驕傲情緒和嚴重的命令主義作風,甚至出現(xiàn)蛻化變質等嚴重現(xiàn)象。同時,約有200萬新黨員還沒有來得及給予必要的黨的知識教育。為了面對執(zhí)政帶來的考驗,解決已經出現(xiàn)的問題,1950年上半年黨中央要求在年內進行一次大規(guī)模的整風運動。這次整風的主要任務是:克服驕傲自滿情緒和官僚主義、命令主義作風,以及少數人貪污腐化、違法亂紀等問題。重點是各級擔負領導工作的黨員干部。整風的方針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
整風的基本方法:自上而下地、有領導地逐級召開整風會議或成立整風訓練班,學習毛澤東同志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和指定的文件、檢查、工作總結,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整風時邀請黨外干部和人民群眾參加黨員干部的檢討會,聽取他們對黨員干部的批評意見。
意義:1950年整風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開展的第一次整風運動。經過半年的整風,使各級干部的作風有了很大改變,從而加強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礎。
1951年—1954年:提高全黨的政治素質
背景:在1950年整風運動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提高全黨的政治素質,純潔黨的隊伍,我們黨于1951年下半年至1954年春,又進行了一次全黨范圍的整黨運動。
主要任務:對全黨進行依次黨員標準的教育,對黨的基層組織普遍進行一次整頓。這次整黨分學習、登記、審查和組織處理四個階段,著重進行思想整頓,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組織整頓。重點整頓基層組織,對黨員進行一次認真的審查。隨著“三反”運動的開展,1952年,中共中央要求全黨將整黨工作與“三反”運動結合起來,按照黨員標準,對黨員進行登記、審查和處理,查處了一批有貪污浪費行為和官僚主義現(xiàn)象的黨員干部及少數腐化變質分子。
意義:經過這次整黨,提高了黨員的政治素質,全黨更加純潔和統(tǒng)一,增強了黨的戰(zhàn)斗力。
1957年及“文革”時期:黨的“左”傾錯誤日益發(fā)展
背景: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為了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水平,改進作風,以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更好地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中共中央于1957年4月發(fā)出《關于整風運動的指示》,決定在全黨開展整風運動。
整風運動的方針和方法:按照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實行“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做到既嚴肅認真又和風細雨,開展恰如其分的批評和自我批評。與此同時,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召開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座談會,征求對黨的工作的意見。
經驗教訓:1957年開展的整風運動,本意是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克服黨內的不良傾向。但后來由于種種復雜的原因,出現(xiàn)了“反右”擴大化的錯誤。此后,黨的“左”傾錯誤日益發(fā)展。
1959年廬山會議以后,全黨開展了一場“反右傾”斗爭,一大批黨員干部被劃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
1963年,又發(fā)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后改稱“四清運動”,結合進行整黨,重點是整所謂“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對黨員進行了重新登記。1966年,開始“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亂。從1969年到1971年,開展了以思想上整頓和組織上“吐故納新”為主要內容的整黨建黨運動。由于指導思想和路線方針的錯誤,這些運動都沒有取得應有的增強黨的先進性的效果。
改革開放后不久的黨內整頓
背景:針對“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黨員隊伍的狀況,按照黨的十二大要求,1983年10月,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做出《中共中央關于整黨的決定》,從1983年冬季開始對黨的作風和組織進行一次全面整頓。
整黨的任務:統(tǒng)一思想、整頓作風、加強紀律、純潔組織。整黨的步驟是:從中央到基層,自上而下,分期分批地整頓?;痉椒ㄊ牵涸谡J真學習文件,提高思想認識的基礎上,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分清是非,糾正錯誤,純潔組織。這次整黨分三期進行,到1987年5月基本結束,歷時三年半。后期進行了黨員登記和組織處理,開除黨籍3.3萬人,不予登記9萬多人,緩期登記14.5萬人,受黨內留黨察看、撤銷黨內職務和向黨外組織建議撤銷黨外職務、黨內嚴重警告、警告等黨紀處分的共有18.4萬人。
意義:這次整黨自始至終都著眼于加強思想教育,著眼于提高廣大黨員的思想覺悟,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進一步把全黨的思想統(tǒng)一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黨的基本路線上來。全黨在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方面都有了進步,為新時期保持黨的先進性積累了經驗。
“三講”教育
背景:1996年,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作出決定,對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進行一次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在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以后,為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教育干部始終同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增強在復雜形勢下承受和抵御各種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密切聯(lián)系群眾,從1998年底到2000年底在縣級以上領導班子、領導干部中深入進行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
方法步驟:至2000年,全黨共有70多萬領導干部參加了“三講”教育。其他黨員也以不同方式受到了教育。隨后的十五屆六中全會又通過了《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叭v”教育采取自上而下的辦法,分級、分批全面展開,中央為此先后召開三次“三講”教育工作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委分赴全國七個縣(市)深入調查研究,進行具體指導。
意義:這次為期3年的教育活動,發(fā)揚了延安整風運動的精神,采取自上而下,分期分批進行,黨內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相結合的方式,使全黨同志,尤其使領導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黨性黨風教育,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對全黨領導干部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發(fā)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成為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