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性、品行、表率及其他
發(fā)布時間:2008-09-09 13:38:00 訪問次數: 湖南省耒陽市委組織部 曹愛明 信息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
今年以來,全國組織系統正如火如荼開展“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樹組工干部新形象”活動。作為“身在廬山”之人,對“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更多了一份感性、知性,甚許理性。竊以為,需借助“認知、能力、人格、實踐”這幾個關鍵詞來鏈接和詮釋。
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需要認知來確認。近些年來,組織系統開展了以“公道正派”為主題的“樹組工干部形象”主題活動,要求組工干部對己清正、對人公正、對內嚴格、對外平等。實踐證明,這幾年的活動有影響、有特色也很有成效。
今年,開展的“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樹組工干部新形象”活動,同前些年似有相似,卻不盡然。可以大膽的設想,如果活動中,沒有正確的認知前提,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定會失之空泛。特別當前是貫徹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大事新事不少,更要求我們在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基礎上,把加強自身建設擺上突出位置抓緊抓好。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認知更需要過程。“公道正派——六個組工——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螺旋上升,體現的不僅是時間的推移、稱謂的變更,折射的更是組織部門對組工干部的嚴規(guī)矩、高標準、真要求、厚期望。組工干部作為自然人,“認識自我、改變自我、成就自我”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誰也說不清楚。不過通過多次這樣自身建設的“淬火”,畢竟有了另一種經歷和歷練。就好像一個人從一種感悟遁入另一種境界,也比沉醉、深陷在單一模式里要清醒得多。而事實是,一個人只有在不斷否定過去、警醒自己、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經歷中才能獲得進步。這種“肯定——否定——肯定——否定”的循環(huán)往復,要比簡單的認知三段論來得更直接、更有效、更切合實際。
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需要能力來支撐。毛澤東曾對領導干部提高領導能力作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他說,“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不解決橋和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組工干部要提高“造橋”、“駕船”的本領,就要努力培養(yǎng)和提升踐行“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能力。
打鐵先要自身硬。組工干部要有保持政治堅定的能力。復雜多變的世情、國情、省情、市情以及市場經濟的沖擊,很容易使一些干部迷惑、彷徨,甚至陷入泥潭不能自拔。我們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尤其是在選拔領導干部的過程中,要具有良好的政治鑒別力、高度的政治敏銳性。要有保持光明磊落的能力。堅持講真理、講原則、講奉獻,純潔、守信、坦蕩、無私。要有保持清廉正直的能力。防止別有用心之人的拉攏腐蝕,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要有保持職業(yè)操守的能力。不要眼看著一批又一批原比自己職位還低的干部,走上了比自己職位高的崗位,就把“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要求拋到腦后,權傾利己,浪得虛名。要有保持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能力。創(chuàng)新首先是思維的創(chuàng)新。曾有人提出,事業(yè)成功=熱情指數×能力指數×思維方式指數。我們要借助于正確的思維方式,學會知識借用,善用“拿來主義”去借鑒別人的經驗和成果,彌補自己的不足,從中加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自己。
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需要人格來檢驗。理想的人格是健康的人生支柱和力量源泉。組工干部要自覺做到“四個正確對待”。一要正確對待自我。古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身之道,魯迅“嚴于解剖自己”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借鑒和效仿。因為每個人的閱歷不同,難免會有知識積累和工作經驗的差異,這就需要我們學人之長,補己之短,萬萬不可以己之長比他人之短。二要正確對待別人。首先要有善心。與人為善,坦誠待人,多做換位思考。謙虛謹慎,對上級服從不盲從,從上不唯上;對同級補臺不拆臺,共事先共心;對下級愛護不庇護,支持不縱容。其次要有寬心。歷史上,漢高祖劉邦恢弘大度,善用人杰,終得漢室天下;西楚霸王項羽威猛無敵,只因剛愎自用,不納忠言,連個范增都容不下,最后落得烏江自刎的可悲下場,這就是最好的明證。三要正確對待組織。每個人的成長進步,除個人的不懈努力外,更重要的是組織的關懷、培養(yǎng)和教育。但個別同志往往一葉障目、兩耳塞豆,片面地認為干部“四化”不如有人說話;干部“四有”不如有錢,滿腹牢騷、懷才不遇、怨天尤人。其實,人生就是登山,腳下一座,心中一座,腳下的山決定別人看自己的高度,心中的山決定自己看自己的高度。如果心中的山峰不征服,腳下的山峰再高也看不到好風景。四要正確對待工作。歌德曾有句名言:“工作若能成為樂趣,人生就是樂園;工作若是被動成為義務,人生就是地獄”。我們要領悟其中的道理,并將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演好。
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需要實踐來考量。馬克思指出,“一步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F在的社會是個開放的社會,信息化程度很高,我們的一舉一動暴露在現代化的信息平臺上。這就要求我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方式。一方面,言談舉止注意風度,待人、接物、處事謹慎得體。對干部群眾談話,要讓別人聽起來覺得順耳,哪怕你是批評人家,也覺得你沒惡意,沒驕氣;與干部群眾接觸,要讓別人看起來順眼,樸實不做作,謙虛不顯擺;給基層部署工作,要讓別人做起來順心,盡管任務很多、要求很高、難度很大,但人家服氣、愿意做。另一方面,要盡量減少應酬。寂寞是寧靜的基礎,簡潔是才能的姊妹。大寂寞才有大寧靜,生活簡潔才會有大智慧。要守得住寂寞,對那些功利性太明顯、太直接的應酬最好不要參與。不要一招就來,一喝就高,一呼就應,一干就允,把組織人事紀律和程序拋之九霄云外,自以為是,惟我獨尊,倒還認為“眾人皆醉我獨醒”。
其實,形象豎得起,但跌不起。那種居高跌重、墜入深淵的前車之鑒,給了我們太多的警告。一個人有時太容易沖動,也太容易健忘。我想說的是,組工干部不要“神化”自己,認為自己被別人“高看一眼、厚愛一層”就飄飄然。其實“神化”與“物化”一樣,都是對人性的異化。因此,我們要不斷完善自我,反躬自省,查找不足,正視缺點。要基于組織工作任務重,組工干部壓力大的原因,自我加壓不畏難,高標準、嚴要求自己,不斷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要用心工作。因為僅用力來開展工作,自然只能事半功倍;僅用腦來思考工作,也只是坐而論道,紙上談兵;只有用心工作,才會力腦合一,事倍功半。要以一流的思想、一流的素質和一流的人品,贏得一流的工作成效,自覺做到行動在頭、模范在前、表率在先。
王安石曾在《登飛來峰》中寫道:“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念叨著先哲理性而睿智的思索,再反觀我們的言行,總覺得組工干部在“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動中更應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悟得更深,方不失“組工干部”稱謂。